临沂人才招聘广告

[资讯] 临沂六旬翁“铸”百斤柳编巨鼎 推广临沭柳编文化

[复制链接]
一抹笑颜 发表于 2014-3-25 10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23日,60岁的临沭县编农杨进邦历时4个月创作的一件重大百斤的柳编巨鼎完工。“从唐代贞观年间,临沭当地就已经出现了柳条编织这项技艺。作为临沭人有义务去推广柳编文化。”基于此,编了40年柳编的杨进邦创作了这件巨鼎。
QQ截图20140325091729.jpg
    重达百斤的柳编巨鼎

4个月前,杨进邦就开始编织巨鼎。“粗略估计,这件鼎用了170斤柳条。由于编织的需要,柳条被剪头去尾,加上30斤铁丝,最后成型的鼎称重正好100斤。”杨进邦说,鼎高2.2米,鼎口外径长1.5米。说起创作过程,这件巨鼎最难编的当属鼎面上的“福”、“禄”、“寿”这组字,一共镶嵌了四组12个字。

“我先用毛笔篆书写完字,通过柳条编织,反复修改、剪切,然后再镶嵌到鼎面上。”杨进邦说,鼎面上的传统回纹也不好编。回纹在编农心目中有“富贵不断头”的说法,也是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。回纹与文字一样,都是先编完在镶嵌到鼎面上。


QQ截图20140325091900.jpg
    杨进邦在收尾柳编巨鼎

在临沭,柳条被大面积种植,当地人用打旋机、劈锥、蔑子刀、镰刀头、笔纸等几件编织工具,编的篮、箢、筐、箱等出口日韩、欧美等地,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。“柳编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临沭的一块文化招牌,乡亲们编柳的积极性很高。”杨进邦说,他编这件巨鼎的时候,很多编农纷纷过来请教学习工艺品的编织技术。现在,编农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篮、箢、筐等简单的柳产品,开始有意识向工艺品发展。

目前,杨进邦的这件重达百斤的柳编巨鼎已由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接洽、收藏。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推广临沭的柳编文化,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柳编存在的艺术和市场价值。”杨进邦说,这也是作为一名编了40年柳编的老编农义不容辞的事。



执迷不悔 发表于 2014-3-25 12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专业抢沙发的!哈哈
车到山前是死路 发表于 2014-4-21 12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报告!别开枪,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。。。
我是妖怪 发表于 2014-4-30 0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。
农夫三拳 发表于 2014-5-18 0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占坑编辑ing
我一贱你就笑 发表于 2014-5-20 0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OMG!介是啥东东!!!
返回顶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微信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