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生活帮公众平台联系: 13791003485 有喜同城济南站
点标签看更多好帖

随笔漫谈 | 与友闲话济南人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24-7-2 20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有朋自远方来,要一壶泉水,泡一杯清茶,听泉水趵突、鸟鸣婉转,看窗外小雨淅淅、青竹摇曳,内心像被过滤了似的,安静又愉悦。

朋友乃一老乡编辑,为南下干部的第二代,先前多次来过济南,曾编过我的小说,也知我写点小随笔。待见了面,互相感叹一番老了、胖了及头发、气色之类之后,遂提起我多年前的一篇小文《济南是个大县城》。他问我,听说你那篇文章当时还惹了点小麻烦?我说没有啊,没有半点的麻烦,我说的是观念,而不是城建,强调的是像我这种小县城的人,来至在省城没有半点不适之感,很快便融入其间,完全是赞扬的话语,怎么会有麻烦?他说,嗯,济南确实是个厚道、宽容的城市不假,我几次来济南,你要跟当地人问个路,都是那么热情,绝无冰冷之感,更不会胡乱指划,让你白跑一趟;只是你那篇文章的题目容易引起误解,会让城市的管理者不爽!我说也可能。

随后整个的聊天,竟一直围绕着济南与济南人的话题说了起来。具体归纳起来有如下三条:

一、济南人是整个山东人的代表,质朴、厚道、包容;却又爱面子,讲“场面”。

掐指算来,我来济南定居已三十年矣。作为一个沂蒙山人,来至在省城,确实没有水土不服之类的半点的不适应。济南与沂蒙山的风土人情、风俗习惯几乎完全一样。像婚丧嫁娶的礼仪啦,人际间的交往啦,甚至搬家温锅、朋友聚会、喝酒敬酒的程序等等,都大致相同。如同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一样,济南也是外来人的城市。外来人是什么人?无非是当年解放军进城留下来的老革命及他们的后裔,之后便是因工作需要或大学毕业及当兵转业从外地调来与分来的。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,都是农村人,也大都传承着农村的风俗习惯。济南的豪门及大宅门之类的大户人家很少,济南的土著中基本都是出苦力的或做小买卖的穷人。再往上查一代,他们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。故而,济南基本上算得是农民的城市,农村里面一切的风俗习惯,传统观念这里都很好地保留及传承着。济南人也就更多地具有农村人的质朴、实在与厚道。

与农村稍稍不同的是,济南将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中的某些细节稍稍放大或强调了一点。以我岳父为例,他是全国解放初期从农村来济南的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还依然保留着农村的诸多习俗及生活方式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期,我第一次去他家,算是新女婿第一次上门,那时还不兴去酒店吃饭,来了人一律在家里请,我岳父即请了他的朋友陪我喝酒。我悄悄地算了一下,大大小小、凉菜热菜,共有36道。36道菜,不是说明他家生活水平有多高,只说明济南普通百姓待人接物上的实在与讲究,用济南话叫“场面”,我家乡话叫“要面子”。我岳母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:“好东西留着给客吃,自己吃瞎坏了!”另一方面也说明较之别的城市,济南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看重吃得怎样,而不太重视穿的及家里摆设如何。有时你看着某人下了岗,穷兮兮的,可你若去他家做客,他会将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你,绝对够“场面”。

济南的普通百姓身上,基本看不出城乡及工农之间的差别,一律的朴实无华,一律的质朴善良,故而对外来人特别是乡下人没有半点的歧视或怠慢。

受此启发,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写了个小说《县城意识》。小说得了个《中国作家》的优秀中篇小说奖。去北京领奖的时候,遇见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,他是那届小说奖的评委,见到我的时候即夸赞了一番那小说的本身,同时就说,中国作为农业大国,所谓的城市意识,其实就是县城意识,中国哪有什么真正的都市意识?也是受此启发,回来我即应省委宣传部新办的个杂志之邀,写了那篇《济南是个大县城》,登在了杂志的扉页上,主要内容如上所述。现在看来那小文的题目确实有点刺激性,你说省城像县城,或者县城像乡镇,确实让城市管理者不爽不假。

二、济南人尊师重教,喜读好学,城市的人文气氛不错;济南名士多,与外省相比却又往往成就较高、名声较小。

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,经济上如何,我不甚了了,单就政治和文化而言,我感觉是够得上中心的地位了。济南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荟处,有着很好的国学底子及文化传统。朋友说“济南公共汽车的椅背上都是论语,墙上也多有国学名言”是属实的。

济南人尊师重教,无论穷或富,在子女的教育上不惜工本,舍得下本钱。我几次签名售书,每一次都会遇到些为孩子买书的老人,令我倍受感动,也颇多感慨。

最近的一次应邀签售那天,正好是父亲节,举办方也打出了“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的”标牌。我在签名的时候就发现,几乎所有的购书者,手里都拿着两本以上的书等待签名,——当然是送给父亲和孩子的,一人一本。

还有十几个七十岁以上的老太太,手里也拿着两本以上的书,除了自己要一本之外,另外的一本是送给孙子或外甥的。我问其中的一个老太太,你孙子多大了?她嘿嘿着说,两岁!而另一个老太太的外甥女只有四个月,也要我签上那孩子的名字。我心里真的是既感动又感慨,统统给他们签了“××从小爱读书”的字样。

她们的第三代一个两岁,一个只有四个月,不管他们将来喜不喜欢,先给他们买了放着,等他们长大了,能看懂这本书的时候,至少得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了吧?那时这些老太太在哪里呢?当孩子们拿到及翻看这本书的时候,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?签售之后的几天里,我就一直这么感动着,也感慨着。同时也就想到,以后的书藉恐怕是要逐步走入收藏,也更加礼品化了。

我说济南人喜读好学,人文气氛不错,主要是指济南人及民间的人文气氛。什么叫民间?我认为一切非政府或专业团体举办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民间。有人说,“文学在民间,文学活动也在民间;由民间举办文化或文学活动,可能比行政机构举办此类活动更专业,也更简捷。”我赞同!济南有许多民间的读书会,我参加过的就有 “济南时报”、“ 园林周三”、“垂杨书院” “品聚书吧” “泺源沙龙”等等,像济南园林局的“周三读书会”,每周的周三都有活动,常年坚持着。既读书,又研讨,既红火,又专业。让你觉得我们所在的城市还真是有文化、有品位的城市。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或文学活动的城市,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得上是有品位的城市,你经济再好,也还是文化沙漠。绵延不绝的喜读好学,是完全可以为杜甫的名句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”来做注脚的。

如此的情势底下,济南这地方格外能出学者、文人及各类艺术家就是自然而然的了。

这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,就各类艺术家而言,同样的艺术成就,却又往往比外省的同行们名声小,其中包括作家、书画家、歌唱家及各种各样的表演艺术家等等。外省的同行们来济南,一听说济南的哪位艺术家常会肃然起敬,我们却往往依然如故、一如既往地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。

我曾多次猜测也多次在不同场合下说,何故?窃以为这可能与济南人的性格有关,也与官本位的政治生态有关,我们不太会适时地向外传达自己的声音。

三、济南社会安定,交通管理不错;济南人有礼有貌,豪爽而儒雅,愉悦需要发现,也需要提示……

朋友说,一到济南来,就有回家的感觉,有一种安全感,不像在别的地方,需要随时警惕着小偷,防备着各式各样的诈骗;有一年我还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济南警民接力抓小偷的报道,我当时就寻思,这事儿还就是发生在山东、发生在济南比较可信。

我说,济南人大都正直豪爽,有着路见不平、拔刀相助的仗义,山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最好的省份,省会济南功不可没。

朋友又说,济南人有礼有貌,豪爽而儒雅,特别酒席桌上,主宾有序,绝不会不分老幼,乱坐一气,旁若无人,舞舞扎扎……

他这么说着的时候,我就笑了,夸赞一个地方多么美、人多么好的人,应该都是有着故乡情结或旅游的人。多年不回来,偶尔回来一趟,有一种亲切感,看哪哪好,见谁谁亲;外地来旅游或旅行的人呢,走马观花,不太注意光鲜背后的东西。而让一个当地人夸赞自己居住的地方多么美、人多么好,其实是很难的,生活中的诸多不快与烦恼,直接影响着对生存环境的感受与审美,就像你让一个冬天因供不上暖而冻得感冒好几次的人,夸赞雪花多好看,气候多温暖很难一样。

他问我笑什么,我将这意思说给他,他说,你是没有比较啊,其实中国的城市管理都差不多,小区到处都是小车和狗屎,那里可能马路上的井盖被人偷走,但生活的全部并不只是这些是吗?你不愉快的时候,能有这么多好地方让你散心、舒心,也算生活中的一大快事了。

我即说,嗯,是这么个理儿不假,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,美感和愉悦,不仅需要发现,也需要提示。

(刘玉堂)

返回顶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微信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